心情低落時來片巧克力,融化於舌尖的幸福感觸讓人重新拾起勇氣;
情緒焦躁時喝碗熱呼呼的紅豆湯,溫暖的心窩彷彿被人用雙手捧著、細細呵護著。
用甜食來鎮定、安撫情緒,是許多人共有的經驗,
某些甜食,如巧克力,會刺激血清素(serotonin)的濃度增加,
安定神經,讓人有安心、幸福的感覺。
吃完甜食會促進胰島素分泌,拮抗腎上腺素的作用,
肌肉與神經處於鬆弛緩和的狀態,
此時若再好好睡個舒服的覺,醒來又會是充滿希望的一天。

然而您知道嗎? 過份依賴甜食可能會導致如毒癮般的成癮症狀。
根據台灣本土期刊BSS(英文名Bull Shit Science)的最新報導,
成人每餐飯後來一客甜食,則可能成為"甜癮症" (saccharinoholic)高危險群。
患者對於甜食呈現高度依賴,缺乏甜食將會無法正常工作或生活,
出現精神萎靡、無神、焦躁地晃來晃去以及不停進食等症狀。
目前台北市已發現一名可疑病例,現年24歲的林小姐

林小姐本身是醫學院的學生,對於甜食對健康帶來的負面影響瞭若指掌,
即使如此依然擺脫不了甜食的誘惑。
林小姐自述病史:「每餐飯後我一定得吃甜食,否則我得不到滿足的感覺...
沒吃甜點就好像一餐還沒結束一樣。我會沒辦法好好做實驗,心裡充滿
焦躁不安,發狂似的到處尋找吃的...但只要吃下去的東西不是甜的,我就像個
跳不出去的程式一樣重覆著無窮迴圈...。」

專家指出這樣的情況在許多外食族中已漸趨常見,
外食族常常吃完油膩或重口味的飲食後,習慣來杯飲料站的茶飲,
或是商業午餐中配套的飲料或甜點,
此類飲料點心往往又過甜,使消費者無形中攝取過多的糖份,
久而久之身體習慣於高濃度的糖份,一旦回復到正常飲食,反而會被身體
視為"低血糖"的狀態,因此會出現精神低迷、情緒不穩等情形。

林小姐自述:「上禮拜我赫然發現體重飆到新高,便下定決心戒掉飯後的甜食,
才第一天我就沒辦法正常工作,整個人精神渙散,明明吃過東西還是一直覺得沒吃飽,
硬撐到傍晚喝了一杯可可才又恢復活力。晚上忍住不吃甜點的結果是,一直吃其他菜
或喝湯,但怎麼吃都不滿足;我嘗試做家事或上網轉移注意力,但還是無法不去感覺
那種身體和心理上的雙重不滿足...」

本期BSS期刊首次指出甜食導致上癮的可能性,
專家亦不排除林小姐之外可能有更多類似的患者。
尤其比起毒品,一般人對甜食可能更不加設防,不小心就深陷甜食的陷阱。
除了成癮的可能性,愛吃甜食也會帶來肥胖、高血壓、血管阻塞等疾病。
專案呼籲一般民眾應養成良好飲食習慣,勿偏食且應注重各營養成份之攝取比例,
並節制正餐之外過量糖份或脂肪類的攝取。

心理專家亦表示,吃甜食有鎮定及安撫情緒的作用,然而卻無法解決現實的問題。
因此在以甜食緩和情緒後,更應該積極面對生活,而非一味用吃甜食逃避。


這篇新聞讓您覺得?
唬爛  亂抄  白痴  崩潰  無聊  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sGeorg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